国内少数民族的治理研究主要涉及民族关系、民族发展、民族政治、民族政策法规等方面。研究视角包括:从少数民族认同序列视角建构国家与少数民族的结构、文化与价值链接,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整合;从社会政治合法性建构、社会阶层划分、政治组织、社会规范体系四个维度探讨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的类型、构成和作用机制;借由个体身份为基础来认知民族诉求和界定民族权利,构建生态型多元化少数民族分层治理模式;从“结构-政策-治理”三维视角出发观察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现实问题;从政治哲学角度提炼出“弱势地位、道德理论、公共性理论、历史性权利理论、补偿-激励理论”五种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逻辑与范式。研究路径包括传统的“制度-规范”分析和以“社会结构”、“政府过程”、“社会治理”为切入点的“治理-过程”分析;治理的结构逻辑包括规则程序系统、组织协调框架、资源价值集合;治理的运行逻辑包括民族事务治理能力,民族子系统和总环境之间输入输出的持续互动;和“五位一体”治理模式。治理的实践包括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立法、政策运行、违法处理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“精英”或“杰出代表”的协商性质,以及协商民主工作对民族区域内组织机构、工作机制和价值理念的政治整合。